-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腳踏祖國大地 踐行水利人生40載
生長在北方的我,遺傳了北方農民與生俱來對水的淳樸感情。
1979年,我這個來自三秦大地的靦腆農家少年,有幸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水利系,人生航跡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水利。
在清華的8年時間里,雖然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但走向社會和了解世界的內心召喚促使自己于1987年選擇暫時離開了學校。在中科院經過幾年區域綜合科學考察與水資源規劃的工作后,我開始意識到自己需要再次充電,由此開始了在國外長達8年的求學與工作,先是在荷蘭進修了一年的水信息學專業,接著在新加坡完成了智能化城市暴雨管理空間決策支持系統的博士論文,隨后更是將遙感作為了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
帶著濃濃的水利情結,我于2000年進入中國水科院工作。雖然沒有經歷解放初期那種投身熱火朝天大干水利的激情歲月,但我見證了我國水利建設的巨變,水利的戰略地位從剛解放時的農業命脈,到改革開放后進一步成為經濟命脈,再到2011年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明確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明確水利是國家穩定發展的根本。
2001年剛回國不久,我就參加了水利部組織的沿黑河年輕干部掛職團,親身踐行和諧水利理念,參與節水型社會建設,推動流域統一管理,在額濟納旗度過了一年難忘而充實的美好時光。此后,在完成科研任務的同時,我帶領水利遙感研究團隊積極參與了多次重大自然災害的應急遙感監測,為水利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多年來,我始終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母校校訓作為自己做人、做事的座右銘,沒有忘記我們這代人在實現中國夢過程中的歷史責任。作為水利行業遙感技術應用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我先后主持完成一系列國家及水利部科研項目,多次獲獎,也參與了多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方案論證、技術咨詢、成果評審等工作,也是長江學者、千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多種計劃的評審專家。
我常常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沒有戰亂與動蕩的年代,一個中華民族蓬勃發展和正在走向復興的輝煌時刻。這是一個中華民族必將永遠銘記并為之由衷驕傲的太平盛世,一個由無數先烈為之不懈奮斗并最終由中國共產黨人開創的穩定、和諧的社會。感恩這個時代,因為它使我一個土生土長的鄉下孩子,有幸接受了系統完整的教育,從大學到研究生,從國內到國外,到最后成長為國家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40多載歲月蹉跎彈指一揮間,我從孜孜求學到海外充電,再到投身國家水利建設,轉眼間已是花甲之年。回顧40多年來的人生歷程,雖然平凡但依然有太多歷史瞬間值得銘記,更有太多人生感悟可以總結。
雖然現在已經退休了,但我的水利人生并沒有停止。肩負著民族復興的時代使命,我將繼續關注國家發展,繼續為祖國水利建設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微薄力量。
(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作者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 編輯:張莉 送簽:張莉 簽發:趙品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