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黨建史話 | 徐以新:嚴于律己 甘于奉獻
徐以新(原名徐一新),1911年生于浙江衢州。中學時代就投身革命,1927年參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同年在武漢經陳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在蘇聯留學時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回國后被派往鄂豫皖蘇區,先后擔任省委常委、軍事部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參謀主任、政治部副主任等職。長征途中,他跟隨部隊三過草地、兩過雪山。1933年,因抵制和反對張國燾分裂黨,徐以新慘遭關押,但始終堅持真理、剛直不阿。在延安期間,任魯藝政治部主任、統戰部干部科科長。1941年7月任中央直屬機關黨委書記。解放戰爭時任依蘭縣委書記、佳木斯市委書記、東北軍區政治部主任。新中國成立后,調入外交部工作,為新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徐以新始終嚴于律己、甘于奉獻,模范地執行黨的紀律,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1952年,徐以新作為顧問隨周恩來總理訪問蘇聯,參加了同斯大林的多次會談。他兢兢業業地緊隨在總理身邊,為總理提供各種文件、材料,做好會談紀要,甚至還要當“編外”翻譯,有時還要與俄方協商安排相關活動,日夜操勞,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也因此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表揚。工作之余,徐以新還寫下多篇札記鞭策、提醒自己:“許多聰明能干的同志在革命斗爭中犧牲了,應該努力提高自己,以紀念那些永垂不朽的英雄們。”
1954年,正準備接任駐捷克大使的徐以新突然接到通知:周總理親自指派他出任駐阿爾巴尼亞首任大使。雖然同為歐洲社會主義國家,但捷克相對發達,阿爾巴尼亞則是“窮鄉僻壤”。徐以新感到,這是總理對自己的信任,不管阿爾巴尼亞條件怎樣艱苦,他都要前往。一個月后,徐以新出發了。他走了七天八夜的陸路又走了七天七夜的水路,才到達阿爾巴尼亞。此時的阿爾巴尼亞十分貧窮,連糖、衛生紙等日常生活用品都很難買到。徐以新動員使館工作人員勤儉辦外交,過樸素的生活。他還把3年的工資全都省下來交了黨費。雖然物質條件有限,但大家非常團結、充滿干勁。他經常強調:“使館內,大家是同志,是革命的大家庭。”
1983年,徐以新擔任全國政協常委。按級別應配秘書和專車,但他沒有接受。為了節省開支,家里也不安排保姆,全家人自己打理各種雜務,教育孩子自力更生、不忘勞動。徐以新時常給孩子們講述小時候的苦難經歷,讓大家憶苦思甜,時刻想到為人民服務。他幾乎沒給孩子帶過禮物,兒子回憶父親唯一一次送給他的禮物是一個筆記本,上面還寫著一句馬克思的名言:只有在崎嶇險峻、荊棘叢生的小路上攀登的人,才有可能攀上輝煌的頂峰。這句話兒子記了一輩子。徐以新似乎對家人非常“摳門”,卻用省下的錢資助了20多個孩子。
1993年,82歲高齡的徐以新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自15歲離家后他只回過兩次。他不是不想老家,而是怕自己的身份給老家人帶來特殊待遇。臨走前他高興地對老家的孩子們許諾說,明年帶孩子們去游泳,可孩子們卻再沒有等到這一天。1994年,徐以新溘然長逝。但他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和廉潔奉公的人民公仆本色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機關黨建研究》2021年第4期
( 編輯:謝淳子 送簽:謝淳子 簽發:梁穎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